魏书生简介,魏书生简介资料 -凯发一触即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提起老师,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老师的职责是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老师在学校教育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来价格可以说是终生受益,是难得的好榜样。
我国一直在试图改进教育方针,更加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人们逐渐意识到,光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是非常片面的做法,一个能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才,必须要全面发展。可是理想和现实始终存在差距,要想真正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中国的教育事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一、意外成为老师
大家都知道,我国现在的教育环境仍然处在应试教育的阶段,学生被考核的方式主要还是以成绩为主。国家的环境如此,改变之路走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应试教育还是以考试为主,成为了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这便是我国的教育现状,很多人都想改变它但却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一些优秀的老师出现让这种可能不再是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年轻,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热忱。用他们自己的想法证明,教育方式是可以被改变的,要想实现更全面的教育方式,其实并不是那么难。正是因为这些老师的出现,给教育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大的希望。
魏书生就是这些老师中的一员,他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同,魏书生没有把学生当作是接收知识的学习机器。在他看来,学生是自由的,他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对学生的主动积极思考要起到引导的作用。
只有学会了积极主动的思考,学生才能真正从老师这里学到更多。老师的思想只能代表老师本人,学生也应该拥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按部就班被老师引导。如果对老师的教导产生依赖,他们就会丧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令人意外的是,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魏书生并没有萌生过要做老师的想法,是阅读改变了他。由于种种原因,原本积极向学的魏书生不得已放弃了自己学习的机会,只读完了初中就没有继续上学了。他本来以为自己的人生就和知识无缘了,没想到两本书改变了他的人生。
这两本改变命运的书就是《哲学讲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纲要》。那个时候下乡是包分配工作的,魏书生就被分配到了一所小学当老师教书。魏书生根本没想过要做一个老师,他对这份工作没有任何的期待,他不愿意做这样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
但在当时,他没有任何的正当理由拒绝这份工作,只好硬着头皮选择接受分配。这样的被迫接受自然让魏书生心怀不满,第一天去上课的时候他的兴致完全提不起来。但是当他踏进了教室,他觉得他看到了此生难忘的场景: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充满着期盼的神情,仿佛有人传授知识是一件神圣而庄严的事情,这是魏书生没有预料到的。
那些求知的眼神看向魏书生的时候,他整个人都为之震撼。他在接触到求知信号的那一刻,突然就明白了教育的意义,推翻了自己之前所有的想法和情绪。在学生们的期盼之中,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到一个老师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二、传授知识的过程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那段教书的日子,成为魏书生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在他给学生们讲解的一字一句中,在学生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中,魏书生都感到有一份责任扛在了肩膀上,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慢慢地,他的态度已经完全发生了转变。一开始,他的抵触心理真的非常明显,甚至讨厌被分配到学校。可是在和学生们的不断接触中,他将教育视为自己终生要追求的人生目标,如果可以,他希望自己能够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
于是在他被调到以前向往的工作单位之后,他没有感觉到高兴,反而一直在向上级申请再次回到教师岗位,这时候的魏书生,已经将教书看作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他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独特的教育观念
他的愿望最终实现了,在1978年,他再次回到了他热爱的教师岗位上,这次他成为了一个中学语文老师,虽然不是他之前教书的地方,但是满足了他在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的想法。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魏书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观念。
在他看来,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十分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长远来看,仅仅凭借成绩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是否能够成才都是片面狭隘的做法。学生们的思想应该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变得开放和拓展,而不是将他们的思想禁锢在一个狭小的区域。
应试教育会束缚学生们的思想,削弱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思想应该是自由的,是灵活的。而凭成绩说话的标准则会让一些原本可以很优秀的学生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从而导致他们的成长受到挫折,硬生生变成一个普通的学生。
但很多人至今仍然对魏书生有一些质疑,认为他只是一个初中生,没有资格做老师。实际上,我们早就应该屏除这样的观念。魏书生提出的想法,正是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提出了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方式,他主张的是解放学生的思想,这个想法的提出,对我国的教育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结语:
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是,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给学生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学生们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习拓展自己的思维。这正和魏书生提出的教育观念不谋而合,魏书生认为,学生是有自主意识的,他们的思想应该得到解放。
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接收知识的机器,学生们的思维拓展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一个真正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才能够被激发出潜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peixun/41624.html
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凯发一触即发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