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快递为主营业务的百世集团近日宣布退出“店加业务”,全国3400多家百世邻里便利店将剥离百世。百世方面声称,“店加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赋能末端,但仍需一定时间和资金的投入。然而新京报记者在此番调查中发现,百世邻里便利店加盟门槛低至近乎“无标准”,加盟商缴纳数千元加盟费后便处于“散养”状态。
进入便利店赛道但发展受阻的快递企业还有顺丰。2011年顺丰入局便利店,此后陷入品牌不断更名、巨额亏损、6年更换7名ceo的困局中。
新京报记者同时注意到,一方面,快递、商超、互联网等企业近年来在便利店赛道上惨败。另一方面,7-11、全家、便利蜂等专业连锁品牌正在大力布局二线市场。专家表示,我国的便利店行业已进入稳健发展阶段,企业需要更多考虑存量优化,通过提高商品力、运营力和智能数字化等能力,寻求稳步扩张。
图/大众点评截图
百世店加3年亏损高达6.17亿元
业内认为,巨额亏损或成为百世退出“店加”业务的主因。据百世集团过去3年财报显示,从2017年至2019年,百世店加共计亏损6.17亿元。2020年第二季度,百世店加收入为6.57亿元,同比下降16.8%;便利店履行订单量76.8万单,同比下降1.6%,成为百世集团所有业务中唯一增速出现下降的业务。
根据计划,百世集团将在今年年底前退出“店加业务”。百世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店加业务”的在线商品采购平台和管理系统将交给独立的第三方继续运营,第三方公司由当地合伙人或原分公司员工根据自身条件独立设立,百世将不参与具体运营。此外,预计今年12月底前完结业务有关的仓库和财务等事项,也将严格依照劳动法处理员工离职问题。
关于砍掉“店加业务”的原因,百世集团方面向新京报记者表示,集团将逐步退出店加业务,将资金投入以物流为核心的主营业务。“店加业务目前还处于成长期,特别是受今年新冠疫情的冲击,该业务短时间内未能实现盈利;虽然店加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赋能末端,但仍需一定时间和资金的投入。”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百世保留了“店加”板块旗下的wowo自营便利店,不过这个自营品牌的规模也在逐年缩小。2017年,百世集团收购四川哦哦超市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旗下wowo便利店,这一年wowo门店数为748家。次年,百世又收购了西安爱得宝便利连锁,并将便利店门头换为wowo。然而截至2020年6月底,wowo便利店仅存300余家。值得注意的还有,虽然在店加板块旗下,但wowo便利店采用的是独立的百世供应链系统。
百世邻里加盟门槛近乎“无标准”
公开资料显示,诞生于2015年的百世店加定位为s2b2c(多渠道生态)快消平台,为夫妻便利店提供一站式商品供应链服务。具体来说,“店加业务”实行的是加盟系统,便利店商家加盟后,统一称为“百世邻里便利店”,百世集团则基于快递的基础上,为便利店供货和送货。
在2015年到2020年期间,“店加”业务迅速扩张。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百世邻里门店已超3400家,门店数量远超全家(2856家)、罗森(2707家)和7-11(2147家)。迅速扩张或与加盟模式有关。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百世店加凯发一触即发官网上“百世邻里”对加盟店的面积大小、是否重新装修、经营者是否具备经验基本没有要求。针对“开一家百世邻里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凯发一触即发官网上称,要视门店面积及当地的市场行情而定:包括转让费、租金、精装修或简装修、货架、货品等等。
图/百世店加凯发一触即发官网截图
“加盟费只花了几千块钱,一次性付清。”一家位于北京通州的百世邻里便利店加盟商告诉新京报记者,门店只更换了招牌和门头,装修、货架和货品与加盟前并未有多大改变。
“加盟门槛低到无标准,后期服务标准也不统一、不严谨,虽可换来速度规模化扩张,但也为后期埋下巨大隐患。”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正是百世店加走向衰败的最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除了收取加盟费,“百世店加”依赖商品供应链持续造血的功能却收效甚微。
“产品可以在百世店加的平台上采购,也可以自己从别的渠道买,并没有强制性,谁便宜我们就买谁的货。”上述通州百世邻里加盟商表示,一次**完加盟费后,并未感受到所谓连锁的全程标准化,依旧保留很多“夫妻便利店”气质。
顺丰优选已悄然转型
快递企业进军便利店行业遭遇困境的并非百世一家,顺丰旗下的顺丰优选也深陷品牌更名、业绩亏损、高管团队屡次调整的旋涡中。
公开资料显示,顺丰优选运营企业为深圳顺丰商业公司,成立于2011年。顺丰优选期初孵化出“嘿客”业务,店内不提供实物商品,用户在线上下单,门店仅作为自提点。2015年,“嘿客”更名为“顺丰家”;2016年9月,“顺丰家”与顺丰旗下线上生鲜平台融合,更名“顺丰优选”,并加入了实体产品。
顺丰优选的加盟费采用公开透明的“押金制”。据凯发一触即发官网介绍,顺丰优选的产品以生鲜和进口食品为主,采用委托管理的方式经营。加盟商需缴纳履约保证金30万元(期满无息返还),承担店铺租金、水电费以及员工薪资,加盟商的经营收入由商品销售分成和快递自寄自取收入构成。
看上去顺丰优选将快递和便利店业务做了很好的融合,但在实战中却未打赢。根据财报显示,2013年至2015年,顺丰优选3年累计亏损16.06亿元。不仅如此,高层多番变动也加速了顺丰优选的“风雨飘摇”。自上线到2018年9月的6年时间里,顺丰优选经历了7任ceo的变动。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顺丰优选在模式和管理团队上已悄然发生变化。2019年10月,生鲜平台本来集团宣布完成d1轮2亿美元融资,其中由顺丰控股股东明德控股领投。据本来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自去年开始,顺丰优选已由本来集团接手运营,将全国300多家顺丰优选店重新改造,对标集团旗下“本来鲜”品牌,从“社区便利店”转为“社区生鲜店”,同时也开展及时配送。
超市、互联网巨头布局便利店均陷困境
近年来,无论是快递企业、商超品牌,还是互联网巨头,均大动作布局便利店领域。不仅沃尔玛、永辉、大润发、盒马等商超巨头先后推出小店模式,京东、苏宁、阿里巴巴等互联网零售巨头也尝试分羹,但似乎都是“头破血流”。
以永辉超市为例,自2018年底开出首家永辉mini店后,2019年永辉mini迎来快速发展期,新开573门店。但今年三季度,永辉mini门店数大幅锐减至405家。
苏宁自2018年进军新零售开始,在一年的时间里开了4000家苏宁小店。2019年上半年,苏宁小店亏损额达22.1亿元,门店数量大幅减至2000家左右。今年上半年,苏宁小店继续缩减至1835家。
面对快递、商超和互联网等入局便利店的困局,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研究员赖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有快递送货能力的企业,还是开大超市的商超,或是同时拥有海量商品和快递能力的互联网巨头,均不代表就有经营便利店的能力。“便利店不是‘你需要什么货品,我来送给你’这么简单的逻辑,而是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和供货系统,pk的实质上是鲜食和时尚选品等能力。”
专业连锁品牌向二线市场下沉
虽然各方巨头入局便利店陷入困局,便利店行业却迎来多项利好,同时专业连锁品牌正在向二线市场下沉。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634家便利店关店;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便利店门店开门营业率逐渐提升,上半年全国新开便利店门店数量达4746家。报告还显示,一线城市便利店市场较为饱和,二三线城市将成为便利店企业市场扩张新阵地。据了解,7-11、全家、罗森、便利蜂等专业连锁便利店品牌争相下沉二线市场。
值得关注的还有,便利店也迎来政策利好。今年7月,商务部发布《关于推动便利店的品牌化和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提出力争到2022年,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的门店总量达到30万家。
业内认为,我国便利店将摆脱“夫妻小店”模式,或成头部品牌抢占的赛道。赖阳分析称,便利店品牌之所以向二三线城市扩张,是因为我国这些城市正在发生消费升级。品牌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社区将是零售业和生鲜电商的重中之重,谁能多元化发展,谁能与客户保持黏性,谁将占领未来。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则表示,便利店行业已进入“稳健的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便利店企业需要更多考虑存量优化,通过提高商品力、运营力和智能数字化等能力,寻求稳步扩张。
新京报记者 欧阳晓娟
编辑 王琳 校对 陈荻雁
来源:新京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jiameng/45263.html
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凯发一触即发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