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便利店排行榜(全国连锁便利店排行榜) -凯发一触即发
经历过数年疫情大考之后,全球防疫政策已逐步放开,零售环境基本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然而居民消费信心仍在缓慢恢复中,零售业态并不如众人所想般迅速回暖,其业绩因外部承压及内部转型等因素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全球各大零售商站位也随之发生改变。
近日,德勤发布《2023全球零售力量》报告(global powers of retailing 2023)。该报告基于对全球零售业2021财年(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的财务业绩和运营进行排名,统计出全球250强零售榜单,其中沃尔玛仍然位居第一,亚马逊、开市客紧随其后,京东成为增长最快的零售商之一,由去年的第九位升至第七位。
由点及面,由面及点,《零售圈》通过解读榜单可以得出,尽管全球经济通胀压力居高、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实力颇强的玩家依然排在首位,而后起之秀通过数智化转型、供应链完善等举措不断夯实核心竞争力,从而大步跃升。同样,也有零售商深陷闭店风波,业绩一路下滑,导致站位大幅下跌。
为进一步厘清零售业态发展现状,《零售圈》基于营收数据、区域分布、业态划分等不同维度对《2023全球零售250强》榜单进行盘点分析,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不同的观察视角。
01、
沃尔玛营收蝉联全球第一
京东营收位居亚太首位
数据来源:德勤
从营收数据来看,全球零售250强收入门槛调整为44.78亿美元,较去年41亿美元上升3.78亿元。此外,2021财年共计收入5.65万亿美元,和上财年5.11万亿的数据相比小幅提升。其中前十大零售商营收之和为1.92万亿美元,占总营收34%。
和去年榜单相比,前三名依然未发生变化,沃尔玛以5727.54亿美元营收蝉联第一名,较去年增加136.03亿美元;亚马逊以2391.5亿美元位居榜单第二位,较去年提升255.77亿美元,增长12%;开市客(costco)以1959.29亿美元排在第三位,较去年提升291.68亿美元,增长17.5%。
此次榜单前十强营收规模均超过千亿美元,占比全球250强总收入份额34%。欧洲最大的零售商施瓦茨集团以1537.54亿美元营收位居榜单第四名,旗下lidl折扣店和kaufland连锁超市凭借低价折扣、sku丰富等优势吸引众多消费者;美国家得宝通过hdphones等技术手段提升业绩,最终以1511.57亿美元的营收成绩排名第五,与施瓦茨集团业绩相差不大;克罗格以1369.71亿美元营收分列第六,截至到第六名为止榜单并未发生变化。京东超过沃博联跃居第7,奥乐齐、塔吉特紧随其后,且后者营收相较去年突破千亿大关,德国阿尔迪则跌出十强榜单。
《零售圈》认为,前三名零售商业绩之所以较上一财年得到提升原因如下:一方面,全球市场早于中国恢复常态化管理,消费者心态发生变化,购物时更加注重性价比等优势,为零售业态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回暖基础。
另一方面,积极布局电商渠道成为了营收提升的重要原因。首先,业界“老大”沃尔玛对标亚马逊推出“walmart business”,上架超10万件商品,涵盖食品饮料、电子产品、家居、办公用品等多个类别。同时,沃尔玛首席财务官john david rainey也发出宣言:扩大电子商务渠道是沃尔玛未来战略的核心。
再看电商巨头亚马逊,一直以来都在持续夯实渠道供应,就2023年计划来看,亚马逊将在西班牙新建两大物流配送中心,以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此外,亚马逊降本增效,过去一年裁员数万人,并停建第二总部,压缩成本为零售等主要业务回血赋能。与此同时,在整体市场环境更注重性价比等因素时,用户对电商平台的依赖性相对更高,这些作用力也会促使亚马逊释放更大产能。
再看开市客(costco),自2019年在上海闵行开设第一家门店后,积极布局中国市场,分别在江苏苏州、上海浦东陆续开设门店。《零售圈》了解到,2023年年内,开市客宁波、杭州、深圳三家新店将陆续开业,并计划于明年进入南京市场。中国作为极具发展潜力和消费实力的庞大市场,已然成为了各大零售商积极开拓的重要场地。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以1263.87亿美元营收、25.1%的零售增长的优异成绩位居亚太区域榜首,同时也是全球营收榜第7名。连续对比三年榜单,《零售圈》发现京东排名持续上升,从2021年的第13位到2022年第9位,再到2023年第7位,进步飞快,同时此次也是京东连续两年位列榜单前十强。在此前公布的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到2022年京东全年净收入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64%,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分部来看,第四季度零售营收258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6%。
营收向好的背后与京东一系列“多、快、好、省”的高频举措密不可分:过去一年,京东为囊括更多更全商品品类,对服饰、居家、美妆、运动、奢品钟表等业务进行整合,完成京东新百货线上布局,并在成都、西安、深圳等多地进行线下布局,满足消费者对“多”的需求;押注即时零售,推出全渠道产品“京东小时购”,为实体门店提供相应数智化服务,满足消费者对“快”的需求;供应链方面京东推进“链网融合”,过去三年新增700余座仓库,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促进产业协同增效;为抢占更多流量及低价市场,京东日前祭出重磅工具——百亿补贴,试图吸引更加注重价格优势的消费群体,满足用户对“省”的需求,整体来看,京东能够在近几年内迅速飞升与多方面的改革息息相关。
02、
欧洲零售商上榜数量最多
中国共15家企业上榜
数据来源:德勤
梳理此次榜单,《零售圈》发现,欧洲零售商上榜数量最多,和去年持平,为90家,位居第一,包括施瓦茨集团、奥乐齐、阿霍德德尔海兹等知名零售商。北美共计79家,数量位列第二,包含沃尔玛、亚马逊、开市客、家得宝、克罗格、沃博联、塔吉特等企业。亚太区域共计60家,排名第三,包括京东、7-eleven母公司柒和伊控股、永旺等。拉美、中东/非洲区域分别为11家、10家。
细分来看,美国71家上榜,日本27家,英国19家,德国17家,法国12家,加拿大8家,韩国6家,澳大利亚、西班牙、俄罗斯、墨西哥、南非各5家,荷兰、巴西各4家,土耳其、阿联酋、智利各2家,以色列1家。其中,50强中增速最快的为中国零售商阿里巴巴,其次分别为英国零售商eg集团、韩国零售商coupang。
在此次250强零售榜单中,有15家新入局者为母公司拆分,如美国宠物零售商chewy由petsmart分拆后成立。
数据来源:德勤;制图:零售圈
中国凭借10.8%的增长率,成为了亚太地区增长最快的三大零售市场之一,主要由阿里巴巴推动,天猫超市促进零售额强劲增长、淘菜菜年度活跃用户数量9000万。此次250强榜单中,中国(含大陆、香港、台湾)共计15家零售企业上榜,较去年16家上榜数量递减1家,其中滔博运动跌出榜单。另外,15家上榜企业中共计7家进入前100强,分别是京东、阿里巴巴、屈臣氏、苏宁、唯品会、永辉超市、周大福。
相较去年榜单数据,部分企业排名有所上升,如京东从第9位升至第7位,阿里巴巴新零售由42位上升至29位,《零售圈》认为,阿里巴巴新零售排位之所以大幅上升,得益于本地生活盒马及阿里健康的有效带动,直营业务的持续增长有效夯实了阿里业绩的核心板块。部分企业排名大幅下滑,如苏宁被“拖欠供应商货款、破产风波”等负面新闻围绕,业绩一路下滑,排名从第31位下滑至58位,永辉超市过去三年闭店近400家,排名从第84名跌至第94名;也有部分企业排名变化不大,如唯品会排位未发生变化,屈臣氏仅下滑一位,位列第54名。
值得注意的是,3月12日,永辉公布2023年1至2月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70%,为市场传递了强有力的回暖信号。或许在新一轮市场复苏的助推作用下,凭借全渠道业务融合、数字化变革等战略赋能,永辉能够一转过去颓势。
03、
百强榜超市门店数量最多
快消品占比最大 增速最低
就100强名单来看,超市业态数量为26家,占比最大,折扣类门店9家,无店铺业态7家。《零售圈》发现,和以往相比,奥乐齐、塔吉特、美元树等折扣类门店占比得以提升,且这一切有迹可循,从各大零售巨头财报数据可以看到,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不断上升、行业大幅裁员等外部经济影响,致使消费者购物行为及心态不断发生变化,人们更加理性客观,促使非必需品和必需品销售分化明显。而折扣类门店则凭借低价大量、自有品牌占比高等优势为消费者带来更高性价比,吸引了用户的显著关注。
与折扣类门店各占半壁江山的则是无店铺业态,如亚马逊、京东、唯品会等零售企业。电商渠道在数字化升级改造之下在不断对传统电商渠道产生冲击,京东推出“百亿补贴”、阿里大力推进直播电商等细分业务,引入tvb明星直播带货等。诸如唯品会即使在线下开设门店,但其主要渠道依然以电商特卖为主。
从行业分布来看,此次250强零售榜单中,136家主要销售快速消费品,57家主要销售硬件和休闲产品,38家主要销售服装和饰品,19家销售多元化产品。受疫情防控政策放宽优化影响,增长最快的50强中消费支出发生变化,硬百货商品、休闲商品以及服装和饰品零售商占比有所提升。
另外,快速消费品行业在250强零售榜单中增长率最低,仅由4.7%提升至5%,平均零售收入从2020财年的240亿美元增加到2021财年的270亿美元。在19家多元化零售商中,有9家零售额同比增长,其中包括阿里巴巴、coupang、shinsgae等,5家出现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奢侈品牌成为了增长较快的重要引擎之一,此次增速最快的50家零售商中,lvmh集团排名上升至第20名,开云集团上升至69位,爱马仕凭借27.3%的利润率成为该行业最赚钱的公司。和全球市场经济低迷相反,奢侈品赛道逆势上升,这一切源于各大品牌数次提价、中国市场复苏等因素共同刺激。
纵览此次《2023全球零售力量》榜单,《零售圈》发现,无论是欧洲老牌零售商的持续输出,还是中国零售商的大幅晋升,都向市场展示了各个企业强大的韧性和耐性。
后疫情时代之下,随着全球零售市场变化及消费者需求不断细分升级,对各大零售商也提出了新的考验和问题,比如如何获取更高的流量、如何构建完善的供应链渠道、如何扩大自有品牌数量、如何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何通过技术实现更高效能等。新的一年,新的时代,各大零售商或许还将进行一场“持久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chuangye/23126.html
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凯发一触即发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